当前位置:海产品批发健康多一点情少一点气(组图
多一点情少一点气(组图
2022-12-11

教师节前夕,习总到师范大学慰问看望教师时,对语文教材首度公开:“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。”9月11日,在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上,他再谈传统文化,认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,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。

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如此频繁谈及语文教材前所罕见,其实近年来,围绕语文教材的争议和风波不断。“读者为教材挑错400余处”、“鲁迅退出教材”,每一次话题出来,语文教材都会成为热点。那么,语文教材究竟由谁来编?这些年来有何变化?存在哪些问题?近日,记者寻访教材编辑、课文作者、教研员,试图冷静客观地观察与语文教材有关的那些事儿。

现年72岁的原人民教育出版社(下称人教社)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顾振彪仍然记得,1965年他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进入人教社工作时的心情—“ 非常高兴 ”。在一天一夜的进京上 ,他随身带着自己用过的1956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。

那时的人教社已经成立 15年,语文编辑室也由最初跟随叶圣陶从出版总署转职而来的人员扩充到20人左右。顾振彪记得,他的同事大多是一些老专家,也有少数几位借调过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。

可惜入职不久,由于“ 四清运动”和“”,人教社即停止工作。顾振彪真正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,是在1977年提出要重视中小学教育、教育部调回原人教社编辑力量之后。此后直到2002年退休,他参与了“ ”后所有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。

“ 过去语文编辑室的编辑是教材编写的主要力量,后来越来越强调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加入。”顾振彪介绍,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,人教社中学语文的编辑团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格局:三分之一为专家学者,三分之一为一线教师和教研员,另外的三分之一是人教社语文编辑室的编辑。在全国范围内,只有人教社有这样一支专业化的教科书编写队伍,共有30人左右。

1988年,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》颁布,提出“ 把竞争机制引入教材建设”。之后,“一纲一本”、由人教社统一编写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的局面被打破。师范大学、上海、浙江、广东 、四川等各自编写教材。与人教社不同的是,这些教材的编写者大都是大学老师、中学老师和各省市的教研员,“本职工作不是编教科书。”

以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为例,4名核心均是市特级教师或省特级教师,教学实践经历丰富。

在顾振彪看来,人教社拥有专业化教科书编写队伍的优势是:“编辑可以一门心思整天扑在教材编写工作上 ,还可以从事教材研究,调查教科书的使用情况以及培训教师。”

而为了弥补这种专职编辑缺少一线教学经验的不足,人教社有一个老传统—让年轻的编辑去学校教书,体验教材的使用情况。“ 作为一种培训,有的半年,有的时间更长,两年之久,然后再去编书。”

目前 ,青岛市初中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教社编写的第10套教材。顾振彪介绍,教材编写实行选文制,基本是参照国外教科书的制作范式,先制订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,后编写教科书。

1951年3月 ,在教育部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提出的教科书编写方针是,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,“ 参考苏联”,以苏联的中学教科书为蓝本,编写出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科书。这样的结果是,当年秋季出版发行的人教版全国通用的第一套中学语文教材,选文多是来自于《》、《文艺报》上的时文,六册课本 116 篇课文中有 41篇,占课文总量的35% 。其次是反映苏联社会和苏联作者的作品,有38篇。

“ ”十年间 ,全国没有语文教学大纲,没有材,由各省、市、自治区乃至基层学校自编教材。当时的教材选文范围特别狭窄 ,除了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斯大林、 、鲁迅的作品外,就是《 》、《红旗》的和文章。至于古代优秀的作品,能进入教材的只有刘禹锡、王安石等的作品。

1978年6月 ,教育部颁布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。按照这一大纲要求,1979年6月,人教版全国通用的第六套中学教材全部编写完成。这一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国家领导人的作品以及纪念、回忆人物的文章比重较多,占到了现代文章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。另外,《 登鹳雀楼》、《木兰诗》等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开始回归教材。

也是在这套教材编写过程中,确定了教材选文的三个标准:思想内容好、语言文字好、适合教学。“后来的几套教材编写,这是选材的主要标准,每次大纲有调整,但这基本不变,沿用至今。”顾振彪告诉记者。

此后,在这标准的基础上,教学大纲做了微调。2001年课程教学推行后实行新的课标,比较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。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了古典诗词、文言文一些比重。目前两者在初中语文教材占30%~35%,高中语文教材中占40%~50%,比以往多了约10%。

在现有的10套中学教材中,鲁迅的作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。“鲁迅的文章是现代文学中的经典,没有什么争议,大家都认可。另外,鲁迅的文章都深入,像《祥林嫂》大家耳熟能详,已经成一种公共文化,要代一代传下去。如果不选,都不答应。所以,鲁迅的文章一定要选,而且要一定的量。”

顾振彪说,这些年来,在教科书上经久不衰的作家还有老舍、朱自清、冰心、沈从文、汪曾祺等,他们的作品入选的比例都比较高 。“ 选入教科书里的往往是经过若干年历史、时间的名家名作。作家在上没有什么问题,主要看他的作品。人物、影视明星都要求正面形象,教科书更是如此了。”

近年来,选材范围更加。一些“ 草根”作家的作品也被选入教材。2003年,邢台《牛城晚报》专刊部副主任董保纲《生命的掌声》入选人教版、苏教版、沪教版、语文S版等四套小学语文教科书。

得知自己作品入选教材,董保纲很意外。“ 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入教材。可能它反映了人性之美,比较适合孩子阅读。”

“要照顾高中生的可接受性,掌握好深浅难易度,甚至篇幅长短都有要求;要照顾文学史的排序,应该是优异的选文为教材增光添彩,而不是教材为不知名作家作品提升知名度,原则上选名家名篇,但要考虑均衡调配,如现代作品与当代作品的比例、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等,任何一方面不合适即不能采用。”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副主编刘真福曾写道。

根据刘真福的说法,一篇课文的定夺一般先由编写者确定选文。之后要经过反复讨论,还要由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。

选了大量篇章均被否决是常有的事。他的结论是,“ 选文既是编写者个人选出的,同时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”

顾振彪回忆,选材被刷下来的原因比较多。因为语言文字太深读不懂、思想内容有偏差,作者有问题等被刷下来的情况都存在。他记得,有一次编辑把丰子恺的《 华瞻的日记》选了进去。后来教育部的意见是里面有些江浙一带的方言不好理解,最终撤掉了。

选文通过后,编辑的下一步工作是对作品进行文字上的修改。“这需要水平比较高的老专家敲定。”

编改的一项原则是,尊重作者的意见。“ 一些文章发在、上 ,是给广大社会读者看的,我们选进教科书,是为了教育用的,有些用语不适合教学,篇幅太长,需要修改。”顾振彪说,一般来说修改当代作家的选文一般要经过作者的授权。需要在原有风格下修改,不能把文章长处改掉 ,“ 七改八改改成你的文章了”。

“ 这些叶圣陶老先生都讲过。”不过,顾振彪也承认,在具体的操作环节,由于赶出版时间等原因,事先与作者联系,经过作者授权编改文章的情况,有时难以做到。

董保纲告诉记者,他在作品入选教材两年后经朋友提醒他才知道有这档子事。对比原文后他发现,除了文字上做了删减外,自己的文章确实没有经过太大改动。

也有极少数的作者享受特殊待遇。’以前就有中央领导通知说,毛和鲁迅的文章不能改。毛的如果有什么删减,要打报告到中央文献政策研究室,取得他们的同意。鲁迅的文章里的用词、用字,跟现在不一样,可以在下面做注释。”顾振彪介绍,这个要求是口头,没有正式文件 ,一直沿用至今。

按照,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初审、教材试验、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。评审都是匿名的,目的是体现公平,防止“”。

对于教材编辑来说,教材审定通过在中小学使用,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。他们还需要经常与一线教师座谈、听一线教师讲课,接受来自一线实践的信息反馈。

曾任青岛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市专职督学牛锡亭在2007年、2008年两次受邀参加了人教社教材的评价座谈。他认为,现有的初中版教材对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
“ 教材的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。强调联系生活,在生活中学语文,把培养语文能力知识的过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起来。”牛锡亭说,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越来越机械、的语文教学。

采访过程中,顾振彪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’期间侧重教材的性,上世纪90年代又侧重语文的工具性,强调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,搞一些题海战术,成了一个极端。现在有一个纠偏的意思,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。”顾振彪介绍,自“课改”以后,语文教材由原来的文体切分单元改为由家庭亲情 、自然美景、学习生活等主题切分单元,更加强调把学生的发展与结合起来,培养现代。

与以往相比,现在的教材多了一些情 ,少了一些味,更接地气。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为例,它提倡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、抒真情 。为了防止空洞,教材编著者特地加了一个此前常有的作文做反例。“有一天 ,我不小心摔倒了,在地上摔得很疼,脑海里突然出现邱少云、黄继光的形象,就立刻蹿了起来。”这段话旁边的批注是—“那种情形下,真的会想到这些英雄吗?”

尽管如此,语文教材近年来不乏争议。“鲁迅作品全面撤退”、作品常识等,相关风波不断。9月9日,爆出,山西运城一位老教师从人社版和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中挑出了400余处错误。

牛锡亭就曾质疑课文《斑羚飞渡》的真实性。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群至的斑羚,为赢得种群的机会,用一半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,这原本是为表现“智慧”、“勇气”和“”的。但者的一个论据是,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。

“高度的组织性 、纪律性和协作,这不是一群斑羚,这是一支全世界最优秀的军队。”“中国国家杂技队应该请作者来做创意。”一些者言辞犀利。在质疑声中,去年9月,这篇课文已经材中删除。

还有者提出,现在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,像教材这么重要的出版物,不需要等着出版面世之后“被动”,完全应在出版之前在互联网上征求意见,请广大网友来客串审读、校对,把错误提前消灭,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?

“过去没人关心教科书编写。现在越来越关注。哪篇选上去、哪篇撤下来都能引起议论。教科书就是要严格,学生是当做范本、典范来学的。叶圣陶早就说过,一个错都不能有。”顾振彪对的挑刺表示欢迎,他认为这对教材编写是个好事,能够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。

但他也强调,其中有很多问题属于误读,的片面报道往往又把问题放大了 。比如,此前关于鲁迅文章“大撤退”的报道就并不真实。“过去强调的文章就不选了 ,换了《朝花夕拾》里面跟儿童生活距离比较近的文章,比如《阿长与》,就是篇目、换了,总量上没有减少。”

接受采访时,牛锡亭提醒记者注意,尽管用主题切分单元内容 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。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:梯度模糊,缺乏系统性。这也是第10套教材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。

据其介绍,新课改之前的教材按文体切分单元 ,其初衷是让语文课由浅入深,形成一个像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自然学科那样体系完整、逻辑严密的课程。

“自然学科前一个知识点不会,下一个就跟不上。语文不一样,今天讲这门课你不听,明天照样可以跟得上。语文学科也想试图打造一个有梯度的体系。好几代人在做这件事。”牛锡亭说,在这样的思指导下,初中三年设定了前后递进的48个知识训练点。

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,这种体系最终难以构架起来。这种切分还带来了一种后遗症,即语文教学活动越来越机械。“你考什么,我学什么。学生学来学去就是些知识点,体会不到语文的妙处。”

用主题切分单元弥补了上述短板,但因其缺陷目前包括一线教师、教育专家都颇有微词。

开发区实验初中语文教师厉希华告诉记者,从他的教学实践来看,现有教材确实缺少梯度。考虑到这一点,今年暑假期间,“教材无序化的问题比较突出,课文安排上以主题统领,不兼顾文体 ,有些随意。比方我们想讲记叙文的写作,这些文章是分散在各个主题下的,每个都讲点,就会有交叉,教师是高付出低回报。”正是考虑到这一点,开发区实验初中从本学期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实验,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,打破册与册的概念,重新进行主题提炼,不再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。

此前,著名语文教育研究学者温儒敏接受采访时也提及,“用主题来划分教学单元或板块,往往顾此失彼,很少考虑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,也难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。这是迫切需要改进的。”

对于的这种反馈,顾振彪也听到了一些类似的意见。“是有这种现象。这方面工作可能做得不够。”

至于是否重新调整为文体切分,牛锡亭表现犹豫。“现在有很多学会、文化机构、地方教科所在进行教材整合。就是把教材重新按照文体来编排。但如果把教材这么重新弄回去,等于‘课改’画了一个圈,又回去了 。”

目前,针对这一问题,2013年修订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增加一项内容—“要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”。

在这项标准中,语文课程还被再次强调了另外一层意义:应为提高学生品质和科学素养,和培育民族,增强民族凝聚力,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
而在其后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的报告中也提到,“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”。

在一些教育专家看来,中华民族传统的经典诗词、文言文将会被教材编著者更加重视。

海产品批发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57780188